死记草书5句话,草书章法并不难

文化 2017-12-27 19:45:00

草书是书法中的绝域,许多人将草书视为畏途,历史上草书大家相对较少,连宋代最杰出的行书书法家米芾都在草书上建树甚微,可见草书之难。

(宋)米芾《中秋诗帖》

草书之难,除辨识难以外,章法难是最重要的障碍。关于草书的章法,历代有许多论述,如孙过庭“草以使转为形质,以点画为性情”,怀素“吾观夏云多奇峰”,以及索靖的《草书势》,武帝萧衍的《草书状》,等等,读起来往往不知所云。

(唐)孙过庭《书谱》(局部)

《书谱》中称:“草以使转为形质,以点画为性情,草乖使转不能成字。”

一、字势忌平正

草书讲究“势”,这个“势”,是动态的,“草如奔”嘛!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笔法,其实是悟到了草书的动势。动势体现在字的结构上,就是“不正”。许多人习惯了楷书的端正,觉得草书也应该是端正的,这是最大误区。如果将单个草书字画中心线,则不一定垂直,而且,还要东倒西歪,不能总是一个姿势。这叫斜势求正态。

(晋)王羲之《十七帖》(局部)

《十七帖》中基本每个字都有倾斜的势态

二、大小宜错落

楷书大小差别不大,字与字如兄弟;草书大小差别很大,字与字如父子。草书大字甚至是小字的两三倍,有的字,其中的一笔就是其它字的好几倍。这叫错落成自然。

(唐)怀素《论书帖》(局部)

《论书帖》中字的大小参差不齐

三、字距莫均等

写楷书时,字与字距离大体相等;行书有所变化,但变化不大;而草书字距差别往往比较明显。有的两字或三字挤在一起,形成一个小集体,这叫字组;有的两字相隔很远,而又遥相呼应。三三两两,错错落落,扶老携幼,形成无规律的节律。这叫韵律起波澜。

(晋)王羲之《姨母帖》(局部)

《姨母帖》这个局部中上部字距较大,下部字距较小

四、行气当摆动

草书不仅单字结构不正,从整行来说,也并非以中轴线为基准,把每个字摆齐。“字如算子,非书法也”,而是要随着字势,沿中轴线无规律地左右摇摆,甚至有的字整体已经偏离中轴线,只要全行视觉上感觉还是一行就行,这样就形成一种自然的天趣。这叫字散神不散。

(明)王铎《跋米芾行书三札》(局部)

可以看出,王铎一行中有些字甚至脱离了中轴线

同时,不同行中的字也基本没有平齐,缝隙错开了

五、隔行需换气

除首尾两字外,其它的字最好别齐平了,当然也不能如砌砖,把缝隙死板地对应错开,规律性不能太强了。这叫错缝呈天趣。

有了这五句话,再注意到笔画轻重的变化、用墨枯润的结合,草书想不长进都难。

 

免责声明:如有关于作品内容 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。